認知作戰有哪些方式?

沈伯洋(撲馬)博士
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、台灣民主實驗室理事長

認知作戰攻擊的手法可以區分成許多類型,但更關鍵且更能讓我們釐清攻擊者的分類,其實是深入探究攻擊者的動機。因此我們提出「三 I 模型」,將攻擊動機區分成:資訊流 (Direct Information Manipulation,直接訊息操弄)、金流(Indirect Investment,間接投資)和人流(Ideology-Driven,意識形態驅動)。

一、資訊流(Direct Information Manipulation,直接訊息操弄)

直接訊息操弄具有一個共同特點:攻擊者皆非台灣人(但不限於中國人),可以依據規模和強度分成以下三種:

  • 高層級訊息操弄,通常通過中宣部、解放軍等配合政協等執行,確定攻台主旋律。
  • 低層級訊息操弄,透過共青團、小粉紅或鍵盤戰士等傳播惡意爭議訊息。
  • 中層級訊息操弄:源自中國控制的內容農場和影片頻道。其中包括陰謀論、有偏見的報導等等,較難被揭穿,在無形中使讀者接受某些意識形態,也是三者間對台灣危害最大的訊息操弄。

二、金流(Indirect Investment,間接投資)

國家安全部或統戰部等可直接捐贈或贊助那些製造並傳播爭議訊息(一條龍服務)的組織團體。這些投資型態通常很隱密、不易察覺,在台灣有以下三種案例的間接投資。

  • 投資他國行銷或公關公司:這類投資較為直接。由於網路行銷、政治公關等產業在台灣以及其他東南亞國家蓬勃發展,中國投資此類公司比自己製造爭議訊息更為便利。借助關係良好的宗教團體、黑幫和商人提供的資金,這些公司可直接接受命令,並開始製造爭議訊息宣傳計畫。
  • 投資產業製造經濟壓力:中國政府有時會向各產業提供經濟利益,平常並不要求他們散佈爭議訊息,但在關鍵時刻再要求其傳播特定訊息。例如,遊戲、演藝事業和直播平台通常有大量中國投資,直播主時常在必要時散佈爭議訊息。
  • 捐款誘使公民加入賺錢網絡:中國政府亦試圖建立一個爭議訊息傳播的市場。例如再建立內容農場或 YouTube 頻道後,中國尋求臉書粉絲專頁或私人社團協助傳播文章,再以外幣支付他們。或者以捐款方式讓一般直播者認為散佈爭議訊息有利可圖。

三、人流(Ideology-Driven,意識形態驅動)

最後一種方式是將親中人士武器化。中國可以簡單地透過統戰網絡以及聊天群組建立「意識形態市場」來吸引特定意識形態的志願者,以有機的方式傳播爭議訊息,使其自願散佈親中反民主的信息,甚至進一步宣揚仇恨,推動兩岸統一。